水运工程测量规范2012年:
7. 1.3 水位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水位变化。对于沿海地区,相邻水位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 、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 和潮沙性质基本相同等要求。
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:海底地形地貌调查2007
5.2水位观测
验潮站水位观测准确度应优于5 cm,时间准确度应优于l min。沿岸至20 km以内的近海海域应采用实测水位观测资料;当沿岸验潮站不能控制测区水位变化时,可利用自动验潮仪、高精度差分GPS测量水位或潮汐数值预报方法预报水位。验潮站布设、水准联测和水位观测按附录A执行。
海道测量规范1998年
6.1. 1. 2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沙变化。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 大于lm、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、潮沙性质基本相同。对于潮时羞和潮高羞变化较大的海区,除布设长 期站或短期站外,也可在湾顶、河口外、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。
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1998年
9.1.2 验潮站的布设密度
验潮 站 布 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。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小于等于0.4m,最大潮时差不大于Ih,且潮汐性质应基本相同。
从以上可以看出,没有一个具体的控制距离,只有沿岸至20km以内的近海海域采用实测站位,然后习惯上将单验潮站的控制距离定为20km,比如说如果离岸60km,需要在离岸0km,30km,60km布设三个实测站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