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大学-海洋水文观测原理与方法-复习
海洋中的运动:1、规律性的大尺度运动,可以独立描述;2、极其无规则的小尺度涡旋运动(湍流),必须予以统计描述;3、各类波动(波浪、潮流)。
水深:固定地点从海平面到海底的垂直距离。连续站每小时测一次;大面(或断面)调查,在船到站后即测量。传统的深度测量准确度为±2%。100m以浅,记录取一位小数;超过100m,记录取整数。测量方法:钢丝绳测深法;回声测深法。
水位:水体的自由水面距离固定基面的高度统称为水位。海洋中的水位又称潮位。观测方法:水尺观测;浮子式验潮仪;压力式验潮仪;超声波测潮仪。
水位测量的准确度为:水深在10 m以浅时,测量的准确度为±0.05 m(5cm);水深在10-100 m范围内时,测量准确度为±0.1m(10cm)。连续观测在30昼夜以内时,取样时间间隔为5 min;连续观测超过30昼夜时,取样时间间隔定为10 min。
潮高测量的准确度:规定为三级:一级±1 cm;二级±5 cm;三级±10 cm。
温度(盐度)是海水海洋物理性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: 水团划分;锋面结构;环流性质判别。
盐度:1、盐度定义是指在1000g海水中,当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、溴和碘以氯代替,所有的有机物质全部氧化之后所含固体物质的总数。其测量方法是取一定量的海水,加盐酸和氯水,蒸发至干,然后在380℃和480℃的恒温下干燥48h,最后称所剩余固体物质的重量。
2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,15℃的环境温度中,海水样品与标准KCl溶液的电导比。
标准海水:盐度为35.000‰、温度为15℃的标准海水。
测量方法:硝酸银滴定法、比重法、折射法、电导法。
温度测量口诀:一记,二挂,三感,四读,五检
飞机或卫星遥感测温:优点-迅速同步地获得大面积温度信息;缺点-表层温度与表皮温度的差别,大气温湿和油膜对遥感有很大的影响。
国际ARGO计划目的:快速、准确、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、盐度剖面资料,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,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和海洋灾害(如飓风、龙卷风、台风、冰暴、洪水和干旱,以及风暴潮、赤潮等)给人类造成的威胁。
国际ARGO计划目标:该计划构想用3-4年时间(2000年-2004年)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,总计为3000个,组成一个庞大的ARGO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网。
科学目标:ARGO资料可以对大洋上层的演变过程及海洋-气候变化的模态(如热量和淡水的贮存和输运等)进行细致的描述。
海流:指海水运动空间尺度较大(大于5km)、时间尺度较长(周期超过12小时)的运动,其中包括潮流和常流(余流)两个部分,乱流与波动排除在外。
观测方法: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不少于25小时,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。拉格朗日方法(浮标、漂移测流法)、定点的欧拉方法(定点观测海流:定点台架方式测流;锚定浮标;锚定船测流)和走航测流。
准确度:流速不大于100cm/s时、水深在200m以浅海区流速测量的准确度应为±5cm/s;水深在200m以深的海区,流速测量的准确度为±3cm/s,流向测量的准确度为±10°;流速超过100cm/s时,水深在200m以浅的海区,流速测量准确度为±5%;水深在200m以深的海区,流速测量的准确度为±3%,流向测量的准确度均为±10°。
海流计分类:1、机械旋浆式海流计(厄克曼海流计;印刷型海流计;照相型海流计;直读式海流计;磁录式海流计);2、电磁海流计;3、声学多普勒海流计。
持续时间选择:厄克曼海流计(机械式)-方向计算不应少于3个小球,即转速不小于10 转。印刷海流计-少于3分钟,时间控制轮转动误差无法克服,大于3分钟又难以测到高流速。安德拉海流计(电子自容式)-最低感应时间为30秒,通常使用时段为3分钟和5分钟。其理由如下:从噪声产生来看,近海区短频噪声主要来自热噪声和波浪噪声。热噪声就是由于热量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密度分布不均匀,从而产生局部对流和湍流扩散,其时间尺度一般在10秒左右,波浪噪音周期在大洋中不超过30秒钟,在浅海中很少超过10秒。在直读海流计问世的20世纪60年代,曾有一档是测量“瞬时”的流速。从理论上讲,30秒钟的积分时间是可以消除这些噪声的。
GPS: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,意为利用卫星导航进行测时和测距,以构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。
GPS系统的特点:1、全球,全天候工作;2、定位精度高;3、功能多,应用广
GPS发展历程:1、无线电导航系统:罗兰—C;Omega(奥米茄);多普勒系统;2、卫星定位系统:NNSS子午仪系统;GPS;GLONASS系统(GLO bal NA vigation S atellite S ystem(全球导航卫星系统)的字头缩写);GNSS加俐略系统;双星导航定位系统(北斗一号)。
GPS系统的组成:空间部分:21颗工作卫星,3颗备用卫星。地面控制系统:1个主控站,3个注入站,5个监测站。用户设备部分:接收GPS卫星发射信号,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,经数据处理,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。GPS接收机硬件一般由主机、天线和电源组成。伪距: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到的量测距离。
D=c??t ,?t=t2?t1
GPS定位原理:
GPS接收机分类:导航型;测量型;授时型
测量型接收机:静态接收机;RTD实时差分;DGPS 信标机;RTK 实时动态;RTG。
GPS观测中的误差:第一部分是对每一个用户接收机所共有的,例如:卫星钟误差、星历误差、电离层误差、对流层误差等;第二部分为不能由用户测量或由校正模型来计算的传播延迟误差;第三部分为各用户接收机所固有的误差,例如内部噪声、通道延迟、多径效应等。坐标系统:世界大地坐标系WGS-84(GPS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); UTM坐标系统(通用横墨卡脱投影); 1954 年北京坐标系(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 年普尔科夫坐标系,该坐标系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); 1980 年西安大地坐标系。
GPS高程系统:大地高系统(椭球高: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,法线);正常高系统(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,铅垂线)。
北斗卫星导航系统:Compass、BDS。
发展历程:第一步是试验阶段;第二步是到2012年;第三步是到2020年。
BDS与GPS比较:覆盖范围;轨道数量;定位原理;定位精度。
测量误差的来源:仪器误差;方法误差;人身误差;环境误差。
绝对误差: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差值。
修正值: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、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。
相对误差:实际相对误差;示值相对误差(标称相对误差);满度相对误差(引用相对误差)。仪表选择的一般原则:量程选择;仪表等级选择。
系统误差的特点:(1)系统误差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值或是确定的函数值。(2)多次重复测量,系统误差不能消除或减少。(3)系统误差具有可控制性或修正性。
系统误差的处理:1、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;2、采用典型测量技术消除系统误差
如零示法、微差法、代替法和交换法等。
随机误差的特点:(1)在多次测量中,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。(2)在多次测量中,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,即具有对称性。(3)测量次数一定时,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,即具有有界性。(4)进行等精度测量时,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误差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近于零,即正负误差具有抵偿性。
粗大误差:读数错误、记录错误、操作不正确、测量条件的意外改变等因素造成的。
时间序列的组合成份:长期趋势(T)季节变动(S)循环变动(C)不规则变动(I)
趋势拟合方法:平滑法(移动平均法、滑动平均法、指数平滑法);趋势线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