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(二)
一.填空题(30 分)
1.从成因角度分析,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(结构孔隙)、次生孔隙、次生裂隙。(3 分)2.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:侵蚀(上升)泉、断层泉和接触带泉(3 分)
3.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、裂隙水和岩溶水。(3 分)
4.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,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、半干旱气候、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。(3 分)
5.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,局部隔水层之上,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。(4 分)
6.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,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、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。(3 分)7.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。(2 分)
8.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。(2 分)
9.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:大气降水、地表水、凝结水、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。(5 分)10.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。(2 分)
二.是非判断题(每题3 分,共15 分)
1.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。(是)
2.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。(是)
3.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,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。(否)
4.通常情况下,在洪积扇顶部打井,井打的越深,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。(是)
5.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,水位埋深越大,给水度也越大。(是)
三.选择题(每题3 分,共15 分)
1.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(C )
A.层流、稳定流;B.层流、非稳定流;C.层流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;D.层流、紊流
2.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(C )
A.孔隙度大小;B.排列方式;C.颗粒直径大小;D.结构
3.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(C )
A.正交;B.斜交;C.相交;D.平行
4. 渗入-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,使地下水向( A )方向发展。
A.溶滤淡化; B.水质不变; C.溶滤咸化;或B。
5.在天然条件下,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(B )。
A 水文因素,
B 气象因素,
C 地质因素,
D 人类活动
四.根据图4-1 条件,回答下列问题。(20 分)
4.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;(图中“”表示地下分水线)。(5 分)
4.2 在甲、乙处各打一口井,要求井的深度不同,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。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,并标出井水位。(5 分)
4.3 写出图4-1 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,并注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。(5 分)
答案:Q 降雨入渗-Q 河=△ω
4.4 停止降水后,河水位变化如图4-2 中所示,试说明观1 孔潜水位动态变化特征,并在图4-2 中用实线画出观1 孔水位变化曲线。(5 分)
答案:如下图,最初观1 孔水位下降速度比河水慢,后期比河水快
五.概念计算题:(共10 分)
某地区分布面积50km2,地势平坦,含水介质均匀,地下径流微弱,已知该地区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,给水度为,当降水量为40mm 时,地
下水获得的补给量为mm,地下水位将抬高m 。
六.任选题(在下列题中任意选择一题,10 分)
6.1 如图6 所示,①写出三个泉的名称;②试比较含水层A 与含水层B 作为供水水源地的条件优劣。
已知:1 号泉流量为1m3/s;2 号泉流量为2 m3/s;3 号泉流量为3 m3/s。(多年平均值)
答案要点:
(1)1 号泉――溢流泉;(2)2 号泉――侵蚀(上升泉):(3)3 号泉――侵蚀(上升泉)
(2)对于含水层A,补给条件好于含水层B,储存资源小,调节性差。对于含水层B,补给条件取决于补给区以上的汇水条件,而含水层B 的储存
资源较丰富,供水的调节性好。因此,作为供水源地,含水层A 和B 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。
6.2 论述含水层与隔水层定义的相对性,并举例说明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,如何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。
答案要点: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。隔水层:不能透过与给出水,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。这两个定义没有给出
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量指标,定义具有相对性。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,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,应当考虑岩层所能给出水的数量大小是
否具有实际意义。例如: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量较小,对于水量丰沛、需水量很大的地区,由于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,而被视为隔水层;但在水源匮
乏、需水量小的地区,同一岩层能够满足实际需要,可被视为含水层。而隔水层的“微不足道”,在实际问题中是相对“时间尺度”而言的;当时间足够
长时,“隔水层”都会透过一定数量的水,具有透水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