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-海洋仪器网资料库

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:[KKUY-KKIO69-OTM243-OLUI129-G00I-FDQS58-

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

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-海洋仪器网资料库

1、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

(1)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、河的主要居民区、工业区的上下游,支流与干流汇合处,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,湖泊、水库出入口,应设置监测断面。

(2)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浏览区、自然保护区、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病发区、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,应设置监测断面。

(3)监测断面位置要避开死水区、回水区、排污口处,尽量选择河床稳定、水流平稳、水面宽阔、无浅滩的顺直河段。

(4)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一致,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。

2、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

为评价完整江、河水系的水质,需设置背景断面、对照断面、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;对于某一河段,只需设置对照、控制和削减(或过境)三种断面。

(1)背景断面: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,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。

(2)对照断面: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。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,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。一个河段一般只设置一个对照断面。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。

(3)控制断面: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。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,设在排污口下游,废污水与江、河水基本混匀处。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(如饮用水源地及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、风景游览区、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)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。

(4)削减断面:是指河流受纳污废水后,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,使污染物浓度显着降低的断面,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。

另外,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,如定量化考核、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,还要设置管理断面。

3、湖泊、水库监测垂线(或断面)的布设

湖泊、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,当水体复杂时,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。

(1)在湖(库)的不同水域,如进水区、出水区、深水区、浅水区、湖心区、岸边区,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。

(2)湖(库)若无明显功能区别,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,其垂线数根据湖(库)面积、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数及入湖(库)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。

(3)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、水库,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。

4、采样点的确定

设置监测断面后,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,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。

对于江河水系,当水面宽≤50m时,只设一条中泓垂线;水面宽

50~100m时,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;水面宽>100m时,设左中右三条垂线(中泓及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),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,可仅设中泓垂线。

在一条垂线上,当水深不足0.5m时,在1/2水深处设采样点;水深0.5~5m时,只在水面下0.5m处设一个采样点;水深>10m时,设三个采样点,即水面下0.5m处、河底以上0.5m处及1/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。

湖泊、水库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与河流相同,但如果存在温度分层现象,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、溶解氧等参数,确定分层情况后,再决定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,一般除在水面下0.5m处和水底以上0.5m处设采样点外,还要在每个斜温层1/2处设采样点。

5、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

为使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体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,必须合理地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,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率取得最优时间代表性的样品。我国水质监测规范要求如下:

(1)饮用水源地、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、特别行政区)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,没有至少采样监测1次,采样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(2)较大的水系、河流、湖、库的监测断面,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,每年6次。采样时间为丰水期、枯水期和平水期,每期采样两次。水体污染比较严重时,酌情增加采样监测次数。底质每年在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。

(3)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采样监测。每次集涨潮、退潮水样分别监测。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集,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集。

(4)属于国家监控的断面(或垂线),每月采样监测一次,在每月5-10日进行。

(5)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,且在断面附近确无新增污染源,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加,在此情况下,可每年采样监测一次。一旦检出,或断面附近有新增污染源,或现有污染源新增排污量时,即回复正常采样。

水系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,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。

分享到: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
「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方案-海洋仪器网资料库」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